Logo

大发app
首页>大发app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02-20 13:03:48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9月27日上午10点,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市文化和旅游局、丰台区领导将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年10月,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丰台区等单位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将在北京园博园拉开帷幕。中国戏曲文化周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成为国家级的品牌文化活动。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中国本届戏曲文化周的特色亮点和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先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先生,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婕女士,他们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新闻媒体记者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请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先生介绍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总体安排。

  马文: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国庆将至,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首都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能继续为我们今年戏曲文化周的宣传推广加油鼓劲!

  中国戏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丰台区委区政府主要承办的国家级品牌展演活动,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本届戏曲文化周的举办,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展现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优秀成果,为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助力打造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名片。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将于2021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园博园举办。本届活动继续以中国梦·中华魂·戏曲情为主题,以英雄·奋斗为年度主线。考虑疫情防控需要,本届戏曲文化周重点邀请了京津冀三地戏曲院团、高校社团现场参与,将带来240余场演出、近300场次讲座导赏对谈、近500场次互动活动,共同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市民体验戏曲文化的盛大节日。

  第一,名团名剧名家荟萃。作为国家级展演平台,戏曲文化周一直以来都是名团云集、名家荟萃。本届戏曲文化周邀请了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天津评剧院、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等国家、省市级院团,形成了三地名团实力、名剧魅力、名角儿能力的集中展示。开幕式举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大型红色戏曲经典交响音乐演唱会,王蓉蓉、张建峰、王洪玲、王平等戏曲名家联袂演绎经典唱段。北方昆曲剧院依托忆江南的亭台水榭,将唱出《牡丹亭》的春色满园、《玉簪记》的儿女情长、《长生殿》的传世芳华。委约创排的园林版京剧《书说沙家浜》将在闽园精彩亮相,给观众带来沉浸式观演体验,近距离感受红色经典的别样魅力。

  第二,票友票房竞相登场。习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重要回信中指出,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要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戏曲文化周致力于为广大戏曲爱好者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利用园博园空间特点,将银杏大道改造为梨园大道,设置8处票社联谊舞台,让游客观众感受移步换景,处处有戏。将锦绣谷下沉广场改造成明天剧场,各大高校社团及青少年票友将在那里举行戏曲竞演活动,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遵义园中举办中国戏曲票友大赛,京剧、评剧、昆曲和豫剧四大戏种的票友现场切磋,并有戏曲大咖现场点评,共赴一场梨园之约。

  第三,创新创意精彩无限。本届戏曲文化周还努力探索戏曲多元化表现形式,以互动体验、任务闯关、有奖打卡、近身表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新颖别致的手段,增强观众游客互动体验。举办国风文化市集活动,设置国潮文创产品展示售卖区,通过戏装体验、主题摄影、非遗手作等现场互动,打造体验式消费空间,满足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为在全球推广中国戏曲文化艺术,还专门设计京剧文化之旅,通过游园赏曲、名家沙龙、入戏工作坊等多种方式,邀请在京外籍游客体验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与魅力。

  朋友们,园林中的戏曲、戏曲中的园林。本届戏曲文化周将在精彩的戏曲活动与美妙的园林艺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中,为大家带来一个喜庆、祥和的盛大节日,为十月的北京增添美丽的国粹华章!

  欢迎媒体朋友们大力宣传,欢迎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参与,欢迎全国的戏曲爱好者线上线下关注互动。

  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台政策。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相关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戏曲教育、戏曲进校园、进乡村的政策文件。二是摸清家底。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现存348个剧种。三是举办各类展演展示活动,促进戏曲艺术的创作、传播和推广。比如我们正在和即将举办的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2021年中国戏曲文化周,等等。其中,中国戏曲文化周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定位是中国戏曲嘉年华,特色是园林中的戏曲、戏曲中的园林。4年来,中国戏曲文化周通过开展名团名剧名家、地方园地方戏等演出活动,组织戏曲演出1500余场,涉及近30个剧种。四是加大扶持力度。比如今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实施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演出服务的方式,支持没有国办团体的106个剧种和仅有一个国办团体的121个剧种开展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演出服务。每个剧种每年平均购买100场演出,平均每场演出补助5000元。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资金达到1.135亿元。五是培养优秀人才。相继实施了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六是加大抢救性保护和资料留存,近年来相继实施了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等。这些举措都为戏曲艺术的长期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丰台戏曲资源丰富、人才聚集,不仅有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为戏曲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还汇聚了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曲剧团等专业院团。同时,丰台区还有隆韵戏迷社长虹京剧团和韵京剧团等群众戏曲社团70余支,成为戏曲文化活动的集聚地,为丰台打造戏曲之城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是办好重大活动,打造戏曲文化品牌。连续举办国家级群众性戏曲文化活动--中国戏曲文化周,打造首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中国戏曲文化周自2017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累计邀请表演团体200余家,表演1500多场次,涉及20多个剧种,吸引近70万观众到现场参与活动,名列北京文化品牌新势力30强2020北京文化消费品牌榜十大文化艺术活动。

  二是创新工作模式,促进戏曲文化传承发展。今年服贸会期间,与中国戏曲学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演艺集团、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签署文化共建战略合作协议,以共建共享联动协作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促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作为驻区戏曲单位,丰台区将与中国戏曲学院加强校地合作,深入挖掘戏曲文脉资源,充分展示优秀发展成果,大力推动戏曲文化传播和普及。同样在今年服贸会上,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丰台区戏曲文化发展中心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客户端,分别与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京剧院、中国评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签署云听客户端戏曲频道共建协议,全面布局戏曲文化赛道,旨在为戏曲文化的全民普及提供更优质的平台和服务,打造戏曲艺术声音博物馆,探索戏曲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三是支持社团发展,夯实戏曲建设群众基础。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在群众。丰台区始终重视群众戏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出台《丰台区戏曲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在中国戏曲学院等专业院团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已有18所区级戏曲教育特色校,50多所中小学开展戏曲教育、学生戏曲社团70余个、接受戏曲教育的学生达15000多人,有力促进了戏曲普及教育。大力支持群众票房发展,仅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票友培训60场次,开展线场,依托小戏台项目鼓励票房到辖区公园嗨戏近千场次。通过戏曲进校园、小戏台展演、打造戏曲特色街区以及戏曲周常态化活动等形式,让百姓近距离感受戏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形成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我们通过这些努力不断夯实打造我们的戏曲之城。

  《北京青年报》记者:我想提问马文局长。本届戏曲文化周同往界相比,您认为有什么特点和亮点吗?谢谢。

  马文: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简单介绍了本届戏曲文化周的主要板块和活动内容。除此之外,我们继续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推动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往届相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时代主题鲜明突出。本届戏曲文化周的参演剧节目坚持三并举,集中体现了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优秀成果。今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我们在剧目选取和内容设计上,突出讴歌时代、礼赞英雄,唱响红色主旋律。除了在开幕式举办红色经典戏曲交响音乐演唱会,我们在园博园4号门搭建专业舞台,推出风华百年颂系列演出,推出河北梆子《歌唱祖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京剧《长征路上》、评剧《金沙江畔》《刘胡兰》、昆曲《飞夺泸定桥》等一批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而创作或复排的优秀剧目。同时,还突出冬奥主题,专门设置冬奥曲苑,以单弦联唱、西河大鼓、牛骨数来宝、评书、梅花大鼓等曲艺形式展现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成果,弘扬中国精神、推广北京2022冬奥会。

  二是传播途径丰富多元。在传播推广方面,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形成多元立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优势,以网络直播、短视频和互动游戏等延伸扩展,打造参与性强、体验性好的信息化融媒产品。在主场活动期间,精选14场演出、12场名家讲堂和1场学术论坛在多个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或线上播放。在央广网、云听和视觉中国建立专题页面,通过新闻、视频、音频多维度展现戏曲文化周的精彩内容。同时,利用市文旅局海外交流平台、主流媒体境外平台宣传推广戏曲文化周活动,加强戏曲艺术国际化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三是文旅融合提质升级。本届戏曲文化周坚持中国戏曲嘉年华定位,充分利用园内空间进行演出安排、活动设计和氛围营造,将戏曲文化与园林艺术有机结合,让观众游客充分体验到移步换景、处处有戏,提升场所空间的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戏曲+融合创新,开展戏曲+装置、戏曲+游戏、戏曲+教育等沉浸式互动体验,以年轻时尚的形式展示戏曲艺术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提升旅游品质,拉动文化消费。

  四是品牌联动戏满京城。在举办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的同时,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也通过线上演播和线下演出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这两大国家级戏曲艺术展演项目强强联合、交相辉映既能让全国观众足不出户体验戏曲艺术,又能形成合力把戏曲艺术传播好、推广好、体验好,不断掀起观看戏曲热,形成观戏热潮,为市民朋友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戏曲盛宴。特别是在京剧节期间,北京线下推出国家京剧院的《风华正茂》、北京京剧院的《李大钊》《许云峰》红色题材新编京剧,欢迎大家走进剧场观看。

  此外,本届戏曲文化周还采取主会场+常态化的组织模式,以戏曲文化周为地标名片,全年持续推进京剧文化之旅、专场演出、名家讲座、票友大赛等多点联动常态化活动,着重打造长效合作项目和戏曲辐射圈,努力将北京市丰台区打造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戏曲文化中心,打造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名片。

  田伟:谢谢马文局长的回答,看看大家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的话,我们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今天的发布会,通过各位领导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正像刚才马局长在发布时所说的,园林中的戏曲、戏曲中的园林,240余场活动在北京园博园举办,相信一定会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中华戏曲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届时,我们欢迎各位媒体记者的朋友们到活动现场进行采访,在采访之中有什么需求,也可以和我们进行联系。

推荐产品

Copyright © 2022 大发app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号-1 XML地图